DRG/DIP下骨科病案首页填写常见问题

DRG与DIP都是按照疾病诊断+操作进行病例分组,基于历史费用数据,按照病组或病种相对于全口径病组或者病种费用水平,计算费率或分值。

骨科手术操作复杂、手术置入材料种类多、编码复杂,加上手术操作较多因而费用占比较高,一旦病案首页填写错误将直接影响DRG/DIP入组和结算,也会给科室带来绩效损失。

福鑫科创整理了骨科疾病及手术编码常见错误,用案例分析错误原因,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。

诊断表述不具体

这类问题主要是疾病的分型、具体解剖部位在诊断中未体现,导致编码出现问题。

比如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手术患者,医生习惯用颈椎病(M47.900X021)描述诊断,普通颈椎病和需要手术治疗的颈椎病医疗资源的消耗区别很大,此诊断未反映疾病的具体类型,经编码员查阅病案资料,对临床医生进行反馈,诊断更正为脊髓型颈椎病(M47.101+ G99.2*)。

DRG入组剖析

我们看到该病案无法入组。一般情况下,医保局会对未入组病例进行打折支付,并对入组率进行医保绩效考核,这都会影响基金的拨付。

而我们将临床分型诊断更正为脊髓型颈椎病(M47.101+ G99.2*),就会进入到IB39与脊柱有关的其它手术,权重:2.23,就可以获得正常的基金拨付。

DIP入组剖析

我们以某地区DIP病种分值表为例,和DRG一样,该病种不能入组,更改后就会进入到分值4600分的病种。

主要手术选择错误

骨科手术较复杂,一次手术有多种术式,极易出现主要手术选择错误,导致进入错误的DRG组。

我们来看一个案例: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中先进行腰椎间盘、椎板切除减压术,后置入脊椎融合装置,临床医生习惯按照手术步骤或时间先后进行排序,将腰椎间盘切除伴椎管减压术作为主要手术。

根据主要手术选择原则,应该选择技术难度大、过程复杂、风险高的手术方式,因此该病案中正确的主要手术应为81.0810腰椎椎体间融合术,后入路。

我们看到,在DRG付费下修改后的权重有相应提高。

手术编码遗漏

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比较常见的手术,编码时要求对轴面另编码,临床医生诊断时极易遗漏轴面的描述。

比如右股骨颈骨折患者,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,医生诊断中无轴面的描述,编码员在审核此类手术患者病案时,要注意提醒医生,此病例可进一步补充填写轴面描述,如髋轴面,陶瓷与聚乙烯关节置换术(00.7700)。

在DIP付费下,我们可以看到修正手术编码前后病种分值提高了1661分。

编码选择错误

这类问题主要是医生不清楚编码规则导致。例如骨折术后一年取出内固定装置是骨科常见手术,此类手术编码为取除骨折内固定装置(Z47.001),表示因骨折内固定术后行内固定物取出再次入院,临床医生简单对应编码库选择骨折术后(Z98.800×602)作为主要诊断,不符合编码规则。

不管在DRG还是在DIP付费中,诊断Z98.800×602骨折术后都不能作为主要诊断,都无法入组,相应地也就无法得到合理的支付。

其他诊断与其他手术操作漏编

某病例主要诊断:腰椎恶性肿瘤,主要手术/操作:椎骨活组织检查77.4904,其他诊断:无,DRG入组IU35:骨骼、肌肉、结缔组织恶性病损、病理性骨折不伴严重并发症与合并症,权重:0.73。

经核对病历发现,漏填其他诊断:II型呼吸衰竭J96.900×003 ,在DRG分组器内属于MCC严重并发症与合并症,修改后DRG入组IU31:骨骼、肌肉、结缔组织恶性病损、病理性骨折伴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。权重上升至:1.03。

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不匹配

由于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不匹配,则会导致无法入组,进而进入QY病例,一般来说,医保局会对QY病例打折支付。

比如,患者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,同时患有心功能不全,临床医生将心力衰竭作为主要诊断,根据主要手术与主要诊断应一致的原则,应选择股骨颈骨折为主要诊断。

再比如,患者既有腰椎 L1 骨折,又有桡骨远端骨折,手术为左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,医生将腰椎 L1 骨折作为主要诊断,导致出现QY病例,应将桡骨远端骨折为主要诊断,骨科创伤性疾病较多,多处骨折的病例占一定比例,容易出现此类错误。
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Scroll to Top